第一千二百一十章:琐事(二合一!)
从安家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饭间饭后安平和徐应龙聊了好长一段时间,就国内现在的一些时事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对自己的这次工作调动发表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对此只用了主要是以听为主,甚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来是因为这事儿是安平自己的事情,和徐应龙关系不大,他的有没有意见并不碍事儿。而来是徐应龙的视野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这些俗事上面了,安平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徐应龙并不在乎,因为他不需要一个有权的岳父当靠山。
套用昔日某花旦的一句名言,我就是豪门何须嫁入豪门?徐应龙本身就是一座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高山,又何须借用其他人当靠山。
正因为如此,安平最后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实徐应龙并不在乎。能进固然好,没有进步的空间也不遗憾,正好他可以带着他们老两口见识一下异域风情。
而安平其实也不需要徐应龙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只是想找一个聆听者和他谈谈心。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而且安平还是身处高位,那么想要找一个知心朋友可是千难万难,因此你自己也不清楚哪些人是冲着你手中的权力去的。
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很多话安平也只能让它烂在肚子里,从来都不和外人诉说。
徐应龙虽然说只是女儿的男朋友,而且年龄和他相差了至少二十五六岁,但是安平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家的这个便宜女婿总是那样的睿智,似乎是那种久经考验的老狐狸,所以很多时候他更愿意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和徐应龙诉说,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或者是女儿。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徐应龙觉得这次进京对于安平来说既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十年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凡间来说更是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对于华夏政坛来说这十年的变化同样是翻天覆地的,之前的元首也已经光荣的退居二线了,而王青云自从由天海前往京都任职之后深的上面的信任,最终在三年前的那次大选中成功登顶,成为华夏的新任元首。
而纵观华夏历代元首,大多要有主政一方的工作经历,同时还要熟悉部委的工作,此外一定程度上还要熟悉部队的工作,国家需要培养的必须是一个全面手才行。
安平在这方面也算是颇有经验,之前出任天海市委书记的时候也曾是这样的,在选拔书记的时候必须要有主政一市的工作经验,而在没有达到这些条件之前,任何想法都不要有,因为那太不切实际了。
反过来讲,上面在他正年纪就要他到部委工作,可见上面对他的期望有多高。只要他顺顺利利的干上一届,虽不能保证以后肯定能成为华夏的元首,但是至少能成为华夏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
最重要的是,现任华夏的元首之前曾和安平搭档过,而且两个人相处的非常融洽。再加上王家和徐应龙之间的关系,所以此次安平进京未必就不是王青云的意思。
总而言之,此次安平进京是利大于弊,是风险更是机遇。
从安家出来之后,徐应龙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驱车前往姬家大宅。
去之前徐应龙给姬父打了电话,徐应龙担心老人们休息的比较早,应此提前通知一下。
当他来到姬家的时候,姬父和姬母都在客厅等着他。
稍稍寒暄了几句,姬父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姬晗蕾以及小灵儿身上了,徐应龙也没有隐瞒,有啥说啥,将姬晗蕾以及小丫头的近况说了一遍。
知道女儿和孙女一切都好,姬父姬母就放心了。不同于安平夫妇要孩子比较早,而且除了安若曦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就算是安若曦一直待在混沌空间里,他们也不觉得孤单。
但是姬父和姬母则不一样,他们算是老来得女,本身就宝贝的很,再加上姬晗蕾还是家中的独女,因此向来颇得姬父姬母的宠爱,自从姬晗蕾跟了徐应龙之后,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待在混沌空间里修炼,只有很少的时间待在姬父姬母的身边,尤其是最近的几年更是如此,这让两老颇为牵挂。
再说小丫头,这人与人之间都是从上往下亲,父母对小辈的爱永远是那样的无私。我们经常听说有子女不孝顺父母,甚至于还遗弃老父老母的,但是却甚少听说父母不疼爱儿女的。虽说这话不是那么的绝对,但是大致的道理是这样的。
而放在姬家更是如此,虽说小灵儿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并不被人认可的私生女,而且还身患疾病,但是姬父姬母非但没有嫌弃,反而却对这个小生命的到来颇为高兴,对她付出了百分之二百的爱。
但是自从小丫头和徐应龙这个亲生父亲相认之后,这丫头就脱离了姬父姬母的“掌控”,先是跳跃式成长让姬父姬母差点以为自家外孙女被人拐走了,再后来小丫头拜师玲珑仙尊以及闭关修炼,在地球待的时间本身就越来越少,这让姬父姬母很是思念。
这人最怕就是心里有心事儿,一旦心里有心事了,各种麻烦事儿也就来了。由于经常思念女儿和外孙女儿,姬父姬母体质下降的很厉害。
虽说两老今年年纪还不到六十五岁,再加上之前姬晗蕾没少给他们调理身体,但是依然感觉老态龙钟。
尤其是姬父,五年前由于开车没注意,在高速上和人发生了一起事故,结果小腿骨折,到现在走起路来依然不大流畅。
对于姬父姬母,徐应龙是打心眼里感激,看到两老现在的状态,徐应龙心里难免有点愧疚,当即为他们调理了一下身体,用仙灵之力强行将他们的身体恢复到二十年前的水平。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