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博览群书,虽在为人处世上手段圆滑,口口声声“安分随时,以针黹为要”。但其秉性里却有一股子傲气,即便身处公府仕宦之家,也处处要强,从不肯落人褒贬。
此刻闻听荣府下人蜚短流长,她哪里受得住。整日里闭门不出,郁郁寡欢。倘若是在平日,早有王夫人打发周瑞家的前来探望,这会子却也没人理会。
薛姨妈眼见如此,虽然心疼女儿,但思及薛家没了皇商的名号,生意也一落千丈,如今就算另有打算,也找不到比宝玉更好的良人了。再加上金玉良缘之说早已传遍长安。倘若薛宝钗能如愿嫁入荣国府还好,倘或不能,岂不是连宝钗的闺阁清誉也都有损?
投鼠忌器之下,薛姨妈只能对贾府的流言故作不知,仍旧带着一双子女在荣国府中住下。只在每日探望王夫人的时候,每每提及“金玉”之事。
王夫人虽然因着府中的流言蜚语心存芥蒂。但金玉之说原本就是她先提出来的,薛家母女上京住进荣国府一事,也是她最先提及。如今就算有了反悔之意,碍于两人姊妹情分,却也不好操之过急。只得从长计议。因此王夫人一味以贾母的态度来搪塞薛姨妈。贾母不喜薛家的态度显而易见,薛姨妈见状,虽心下不安,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盼望着贾母在木石良缘早已成空的情况下,退一步接受金玉良缘。
然而薛家母女都未想到,贾母在林如海接走黛玉不久之后,便以膝下荒凉,孙女儿们太少不够热闹为由,从保宁侯府接来了史湘云。
史湘云乃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儿,因其父母早亡,从小被叔叔婶婶抚养长大。同宝玉亦是青梅竹马。又因其秉性率直,快人快语,颇受贾母的喜爱。贾母怜其年幼,时常便将她接到身边。因此史湘云同荣府上下极熟。
若说起来,因着史湘云的脾性好,薛宝钗同她也是极为投契的。两个人素来以姊妹相称,直比亲生姊妹还亲近些个儿。薛宝钗更是每每在世人面前称赞宝钗,恨不得自己真有这么个姐姐。
其言语可爱之处,确比林黛玉那个惯会拈酸吃醋耍小性儿的人好多了。
然而再好的姊妹,倘或牵扯上两女争一夫的事儿,总归尴尬。贾母竟在这个档口儿接来了史湘云,薛家母女深思起来,心里总有那么一丝不舒服。
好在史湘云过府之后,每日仍旧大说大笑,爱玩爱闹,待人接物同以前未有不同。薛家母女这才渐渐的放了心。
如今却说史湘云来了贾家,同姊妹们好一阵说笑之后,因未见宝玉,少不得问道:“爱哥哥怎么不见?”
贾母便笑道:“听说他的一位好友跟着班师回朝的粤海水军回京了。他们几个商量着要给那位好友接风洗尘。一连几日都是早出晚归的。你再等会子,他也该回来了。”
说话时众人不免又提及这位从粤海立了大功回来的少年将军柳湘莲。要说这个人,原本也是世家子弟,从小父母双亡,又不爱读书,专门喜欢客串风月戏文,吃酒赌钱,耍枪弄刀。众人原本以为就他这么混日子,长大了也没什么出息。却没想到这人在几年前竟突发奇想跑到粤海参了军,又立了那么一份大功劳。如今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军功累积竟成了大将军。在庆功宴上又得了圣人的青眼,可见前程可期。
据说现如今长安城中打柳湘莲主意的世家勋贵多而且多。毕竟柳湘莲虽然比不上仕宦勋贵家的老臣底蕴多,但其相貌俊美,又因军功升官,手上且有着兵权。况且他出身粤海水军,机谋善断,对海战之事也颇为熟悉。
如今圣人正盘算着削藩一事。北静王年少聪敏,知道自己人单力薄,早已窥得圣意交出兵权,东平郡王西宁郡王虽然还未交出兵权,但这几年愈发低调的戍守在外,悄无声息,暂且扎不着圣人的眼。唯有戍守在西海沿子的南安郡王,其人在西海一带经营多年,然西海匪患却屡禁不绝。南安王府的女眷在京中更是活跃……如今朝中上下虽无人敢明言,但也都知道,圣人倘或真要削藩,必定会拿南安郡王开刀。
这么一来,从粤海归来的这些人必定有掌权之机。而粤海总督卫钧兵权在握镇守西海,轻易不得挪动。下剩的便只有在这一战中立了大功,且又展露出不俗手段的柳湘莲了。
而此时此刻,被京中世家认为是好女婿人选的柳湘莲也在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