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效果。”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继续道:“如果对书法不是很精通,看这竹简也能分辨出一二,这东西明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幸好保存不错,才将上面的字迹保存了下来,不然就这样的竹简,可能早就毁了。”
“老夫也觉得这应该是真迹,其实小日本那幅唐人临摹版的也不错,但是跟这幅真迹对比以下,差距就很明显了。”
这个时候,董老也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的意思很明确——
《丧乱帖》用笔已脱尽隶体,结体全失平正,以欹侧取势。其挥丽自如之态,更觉老练畅达,无一丝造作处。
前二行有雄强、浓郁之美,后六行是另一种惨淡之美,可看出王羲之情感的变化。
《丧乱帖》由行入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情绪,草字愈来愈多,最后两行已不见行书的综影,全部是草书。
但观其此帖,却显得和谐统一,有自然渠成之感。
恰如庾肩吾所言:“或横牵竖掣,或浓点轻拂,或将放而更流,或因挑而还置,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铦。……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凝神化之所为。”
《丧乱帖》可谓是信手而书之珍品。
临摹版尽管不错,可是却无法完全还原王羲之的笔法,单纯来看可能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如果对比一下,那就非常明显了。
“诸位,之前我们几个老家伙其实已经对这幅字帖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了,确实能够肯定并非做旧。”
李老也笑了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丧乱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与《兰亭序》的流畅与浑然一体不同。
写《兰亭集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丧乱帖》中字迹潦草,时有滞顿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到王羲之书写这幅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并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丧乱帖》面目近于《频有哀祸帖》,然转折更为圆活流纵,字侧仄更甚,墨色枯燥相间而出,至纸末行笔更为快疾。
可以想见作者当时啜泣难止、极度悲痛之情状。
透过真迹,能够明显感觉到王羲之的那种情感发泄,然而临摹版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似乎是有点矫揉造作了。
“两位专家所言不差,其实这东西我已经做了碳十四检测了,大家应该都明白,竹简经历的岁月太长,总会有一些损坏的,我取了一点拿去做了检测,可以确定就是东晋时期的作品。”
这个时候,韩掌柜也终于告诉了众人真相。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惊愕。
他们可以不相信张天元!
他们甚至也可以不相信董老和李老的判断!
但是他们不能不相信碳十四检测。
毕竟这玩意儿是目前最可靠的科学检测方法了。
“韩掌柜的,这字帖您到底是从哪儿得来的,能不能给大家伙儿说说啊,您都说了,今天这小型拍卖会的目的本身并非拍卖,而是在于鉴赏。”
宝岛故宫专家忍不住说道:“既然如此,总要让大家伙儿都心里头明白一点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