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开门的日子,王老板总是待在市场上,走走停停,东张西望的在人堆里、地摊上搜寻,不紧不慢,不言不语的走过每个地摊,遇到熟络的同行打打招呼,交谈两句,然后重新开始刚才的一切。
他不急于回店铺,更不急于卖货,他的超脱的态度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让他着急,仿佛整个世界在他掌握之中。
久而久之,许多人感到他不务正业,哪里是为了开店卖货,纯粹是来休闲的,而且这个猜测很快得到印证。
只要你对他留意多了,便觉得他很怪,他的身上有好多的不解:一整天的时间,不在店里的时候多,在店里的时间少,而且在店里多是跟同好们下下象棋,消磨难耐的时间,如果有买家打问他的货物,他才停下来,很和善的照应人家。
他每星期来开一次店,前后近三天时间,来回车费和吃饭等费用总要一百多元,加上一个月分摊的三百块房租,每月的基本费用近千元。
当然,都是美金。
可是很少看到他卖货物,即使如此,他也不着急,仿佛有用不尽的钱似的。
可是,看他的穿着打扮,并不带有钱的样子,衣服比农民强些,顶多算比较讲究的工人阶层,完全没有大款的气派,他如何如此淡定呢?
他是否像他的同伴,也是公务员出身,拿着一月三千多块的退休工资,可以逍遥自在?
不是的,他曾经的工作单位早散摊子了,什么都没有。
更何况他现在移民了,想要退休工资,除非再回去。
他的唯一职业是古玩商,完全靠经营古董,养活三个孩子和老婆。
可是见不到他卖东西,拿什么过活呢?
是不是他有神法,可以变出好多钱来?
这个想法够聪明,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别看老王其貌不扬,在老古玩商堆里,他身上隐藏的传奇可是最耀目的。
二十年前,他初涉古玩行,也是从铲货开始,慢慢的在小县城,一个破落的小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店。
那条街破破烂烂,在县城很背静的地方,零零星星的分布着几家店铺。
古玩行是很冷清的买卖,面向的群体有限,客户不多,所以大多数日子,店铺里只有主人独守着,偶尔来个人逛店,待上半天,或许说不几句话,更不会花一分钱。
所以在小县城的偏僻角落里,做古董买卖,实在不景气,算来算去,赚的钱养家尚且困难,别说发家了。
王老板那时候年轻,头脑也活络,做生意会算计,所以赚了钱,总是想办法多买东西,或者留起来备用。
他不像别的古玩贩子,觉得钱来的容易,好虚荣,爱吃爱喝,没事了还玩点赌博**的营生,所以,不知不觉间就攒下点积蓄。
在古玩街开店,来买货的本地藏家有限,尤其同行之间你争我抢,互相诟病,既伤感情,又费精力,最终限制了生意。
争来斗去,没有赢家,到头来,真正买货多的还是前来倒行的外地人。
眼看着生意没起色,有了几个大子的王老板就想找机会跳出去,到外地开店,好把生意做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