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他细节交给塞隆的经纪人团队去搞定,小凤已经决定就把自己的演员约签到塞隆的工作室,背靠大树好乘凉,小凤不信现在的塞隆会亏待他。
回到房间拿出剧本,刚看了几页那股熟悉感又出现了,而且越发的强烈,只不过小凤还是没想到这股熟悉感从何而来,这让小凤十分的难受,虽然他的好奇心不算是强,但是这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于是小凤就以探讨剧本的名义跟亚历桑德罗打了电话,小凤想探究一下剧本的来源,也许这样就能找到熟悉感的来源。
对于小凤这么快就打来电话让亚历桑德罗有些意外,他是一个非常喜欢跟演员交流的导演,当然拍摄前和拍摄中交流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拍摄前算是正常的交流他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演员的意见,但是在拍摄中交流的模式就变成他说,然后演员按照他说的去做。
因为跟亚历桑德罗不熟,小凤不知道这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于是小凤选择了实话实说,而亚历桑德罗听到小凤的话后哈哈大笑,小凤觉得熟悉才正常,因为这个剧本就是根据一部韩国小说改编而来的。
考虑到亚历桑德罗是一个非常喜欢改编文学作品的导演,这种回答并没有让小凤意外,当亚历桑德罗说出剧本改编于一本叫《杀人者的记忆法》的时候,小凤总算是想起这股熟悉感源自哪里。
不是小凤看过这部作品,更不是小凤看过这个剧本,而是小凤当初听薛景求抱怨过这部电影。
没错就是抱怨过这部电影,因为这本小说几年前被改变成了电影,而这部电影就是薛景求主演的。
在韩国演员中,小凤除了宋康昊和崔岷植这两位老哥外,私人关系最好的就是薛景求了,虽然薛景求在成绩、口碑和人气方面照比宋康昊和崔岷植要差上一些,但是也是韩国最顶级的演员了,
当初一起拍监视者2的时候小凤很快就跟薛景求混熟了,身为一个性格温和的大前辈,看到欣赏的后辈难免会提点几句,在小凤受到三大奖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薛景求还特意打电话约小凤出去想面对面的好好安慰下小凤。
只不过几瓶烧酒下肚后,安慰就变成抱怨了,因为薛景求也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薛景求提起了《杀人者的记忆法》这部电影。
薛景求不敢说自己一定比谁强,但是他敢说一定不比谁差,薛景求觉得在杀人者的记忆法中所扮演的角色,绝对是他近些年来演技上的巅峰,而且电影剧情也足够精彩,故事也很有深度,不说包揽三大奖吧,但是至少也该得到该有的尊重。
结果那一年杀人者的记忆法颗粒无收,如果不是同年薛景求还有另外一部电影上映,他本人也是颗粒无收,站在自己的角度薛景求真心觉得无法接受,整个剧组付出了那么多居然只得到了一个连安慰都不够档次的奖项,这让薛景求的心中留下了一根刺,而这根刺在小凤遭受同样待遇的时候爆发了出来。
小凤正是因为当初听了薛景求讲了很多,才对这部电影的内容有了一个不算太深刻的影响,虽然亚历桑德罗拿出的剧本跟薛景求拍摄的版本在细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主线和角色设定还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小凤才会有那股莫名的熟悉感。
对于小凤的熟悉感,亚历桑德罗并不觉得意外,之前他之所以会盯上小凤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考虑,在改编的时候亚历桑德罗看过很多遍韩国版的,虽然不满改编的剧情但是对电影中的演员特别是薛景求的表演还是十分肯定的,要不是薛景求在米国一点知名度都没有,要不是薛景求与他定位的主角在形象上有不小的差距,也许就没小凤什么事了。
同一个文学作品被改编多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金老爷子的那些武侠巅峰之作,同一个文学作品被不同国家改编拍摄的例子也不少,就像当初闹出笑话的华夏版的《龙虾刑警》和韩国版的《极限职业》,相似的剧情让不少人怀疑这是抄袭,真相大白后才知道是一鱼两吃而已。
最尴尬的是华夏版拍成了烂片一枚,事实证明了好演员也无法弥补剧情上的不足,而韩国版的则是以喜剧片的身份加冕了韩国票房冠军,而这个记录还是后来被小凤参演的特供x给破掉的。
小凤倒不担心亚历桑德罗的剧本改编能力,或许出发点、细节和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会有不同,但是精彩程度绝对是有保证的,小凤怕的是他演绎的版本会跟薛景求演绎的版本拿出来对比,薛景求那么低调的人都说那个角色是他演技的巅峰,小凤还真没多少信心在韩国那个范围得到的认可超过薛景求,毕竟文化和国情的不同会照成侧重点和审美的偏差。
演这种有直观对比的角色压力真心特别的大,有珠玉在前的感觉真的很不好,解决完熟悉感的问题后小凤又得开始跟薛景求刚正面的问题。
当然小凤不会因为这种情况就放弃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前人前作存在的最大意义不就是被超越吗?小凤的想法跟薛景求十分的相似,他不敢说一定比谁强,但是他绝对不比谁差。
如果塞隆知道小凤把这次机会定性为得来不易的话,那么她绝对会控制不住有些崩的心态提醒小凤,他能得到这个机会完全是因为运气,机会总是青睐运气好的人。
虽然这种情况给小凤增加了不少压力,但是同时也让小凤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两个剧本的不同之处找到亚历桑德罗的喜好,如果非要说那也算是喜忧参半吧,小凤觉得还得把原作加进来,三方面对比才更加的全面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