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路上进军太快了。因为都是骑兵,所以十几天之中,便奔驰了数百里,打下了七八座县城,所有的县城都不及防范,就被秦军突入。
此时白起开始休整人马,同时他得到了探报报来的军情。汪乔年急令调回的官军已经扑上来了,其中有两路官军都有上万人马,离自己只有一百余里,另外还有更多的官军向自己围上来。
对于这些官军,白起并不惧怕,他手上有两万骑兵,来去如风,当他得到王翦的消息之后,白起知道,自己该退兵了。
兵法上讲,打仗作战,有进无退,无数战例表明,只要一鼓作气向前打,不至于溃败,但是退兵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此时士兵们人人心怀退意,经常是争先恐后,这样一来便使得行伍大乱。如果敌人再从后面杀上来,士兵们更加恐惧,因此常常会一败涂地。
最著名的战例便是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
白起自然清楚这个道理。
他思索了片刻,找来一员副将,令他带着一万骑兵,先行退去。从原路返回,白起叮嘱这员副将,走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探查敌情,尽量不与官军接触,只要能够回到黄河边上,便有船只接应。
这员副将问道:“大将军,那您呢,不从原路返回么?”
白起一笑:“这个你不用管,记住,能将这一万人平安带回关中,便是首功一件。”
副将拱手领令,然后点起一万人马,从原路杀了回去。
白起此时按兵不动,吩咐手下士兵,每人带五天干粮,弃去不必要的东西,轻装前进。
他行进的方向,却是向着南路的官军杀了过去。
这一点谁也没有想到,但是秦军将士都明白一个规矩,那便是军令如山,不可怀疑,就算有怀疑,也要闷在肚子里,因为只有大将军可以下令,别人只要听令就是。
军纪严明,正是秦军一惯的作风。
一万秦军骑兵折向南方,迎着官军援军杀了过去。
此时官军的一路援军正风风火火地前进,他们接到汪乔年的将令,也气得无可奈何,当初是汪乔年将他们部署在黄河一线,防备潼关方向的秦军,此时却不料人家从北方杀了进来,又要他们火速赶去堵截,还说秦军正在向京城方向杀去,一旦堵不住秦军,让他们到达了京城,威胁到了圣上,后果自然不必说,所有的将领都要被斩首。
因此这些官军跑得拼了命,只求能尽快截住秦军。
然而白起已经在太行山西麓休整了几天,人马歇足了精神,锐气正盛,杀上来的时候十分迅猛。这一路官军猝不及防,双方几乎是跑了个对头,一场遭遇战立刻展开。
双方都来不及排军布阵,仓促应战,但是秦军算是有备而来,而且精力充沛,官军则疲于奔命,早已劳累不堪,因此双方一对阵,秦军便将对方的阵营完全冲散。
他们两方面的兵力差不多,因此秦军体力占优,立时将官军杀得四散奔逃。
白起下令,不得恋战,冲开敌军,向南而走。
这一路官军早被秦军杀得晕头转向,哪里还能集结起人马,再来追击,因此秦军得以从容甩开官军。
白起早已经想好了,他这一路人马不走原来的路线,一路杀奔潼关方向。从潼关入关中。这样两路分兵,安全得多,也灵活得多。
这一路官军被杀散之后,白起面前再也没有官军阻截,因此他一路顺风,带着一万人马如同一股狂风般,卷过山西境内,所过之处无人敢挡。
此次白起没有再去攻击县城,只要能绕过去的,都不开战。他要保存实力,此时还不是攻取山西全境的时候,秦军还要发展一段时间,再来进攻。
没过几天,白起便率军突到了运城,到了黄河边上。在这里征集了船只,从容渡河,扬长而去。
这一番在山西的闹腾,把个汪乔年气得暴跳如雷,秦军在山西境内纵横驰骋,然后又分兵而回,他麾下的官军竟然没有打胜过一仗,连个俘虏都没捉到,因为一直是秦军占主动。人家一来一回,如入无人之境。最后他只得上表请罪。
崇祯倒没有怪罪他,因为他上报及时,吴三桂率领两万余人,星夜兼程,赶到了京城,护卫了京师的安全。因此只是降旨,将汪乔年训斥了一回,令他日后严加防范,不得再让秦军如此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