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6章 :三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便到了弘治七年。

    东暖阁和三年前一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唯一不同的就是皇帝身边多了一个红光满面鹤发童颜的老者。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却也是朱佑樘的病最为容易发作的时候。尽管经过三年调理,只要不动怒,他的身体不会出现太大的排斥性,老李头依然很谨慎的每天跟在皇帝身边。

    他身份很是特殊,每天除了跟在皇帝身边的时间之外,就是在宫中典籍收藏处读书。很多民间根本看不到的典籍,在皇宫大内都能够看到。

    只不过他身边总会有几个尿骚味十足的东厂太监跟随。

    这只能算是一种防范手段,毕竟他也七老八十了,真要对后宫的娘娘们做点什么,也有心无力。

    除了不得自由之外,朱佑樘给了救命恩人极大的权限,整个大内,除了皇帝和皇后,老李头可任意差使任何人。见君不拜之类的礼仪,更是在朱佑樘喝下第一剂汤药之后就有了。

    也就是老李头是大夫,没有佩剑的习惯,不然说不定朱佑樘得给他一个剑履上殿的殊荣。

    本来就是闲云野鹤,老李头只要能够研究药典,根本就不在乎这些所谓的身外之物。倒是那些御医十分欢迎这位没有任何师承的江湖游医,在医术上的较量,很多人都不是老李头的对手。

    三年时间,老李头的指点也让不少御医在疑难杂症上面有了长足进步。

    一老一小的相处还算融洽,除了偶尔朱佑樘因为国事而伤神的时候,老头会毫无顾忌的大家责难,甚至当着某些大臣的面训斥皇帝之外,其他的还算好。

    东南,福州经过三年的磨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只是一个民生凋敝的小海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大都市。

    有文人负笈游学,走到福州的时候甚至没分清楚这个地方到底是南京还是福州。

    除了没有秦淮河那样天下闻名的风月场所,福州的繁华,甚至比南京还要有过之。

    随着海运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坐贾加入了海商的行列,他们除了需要交纳巨额的航海银子之外,还需要交纳巨额的商税。

    即便如此,依然有太多人挖空心思想要加入海商的行列。

    要知道一船丝绸送到南洋,差不多就能换来等重的银两。几十上百倍的利润,让许多商人趋之若鹜。

    中原的商人都很聪明,一开始就是按照张儒留下的交易纲领在实施,从来都是童叟无欺。而且他们也懂得奇货可居的道理,每年送出海的瓷器、丝绸都是定量的,最多的茶叶反倒是成了较为廉价的产品。

    更有甚者,在回来的时候会将银子换成南洋的货物,这些货物运回来之后,又可以创造几倍的利润。

    三年时间,让一开始就跟文轩号有不少牵连的海商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朝廷的收益也随之增加,这下,所有以前反对开海禁的人都闭上了嘴。

    毕竟海运带来的收入,让他们的俸禄也增加了不少。

    只是没有一个人感激张儒,他们这些反对者最多就是感谢皇帝,对张儒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海运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让福州知府雷远有了升迁的政绩,三年时间让他成功成了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

    从四品官员一跃成为一方督抚,这成功的滋味让雷远十分满意。连带着水涨船高的,还有一只都帮衬着雷远处理福州事务的幕僚们。

    一年前的升迁雷远不曾从福州带走一人,甚至在某些政策上面,都是倾向于福州厦门两地的。

    升迁当日,有人问雷远是否有感激的人。

    这位布政使大人毫不避讳的说了一句,若无昔日定边侯,雷远一生不过四品知府尔!

    这句话一直到现在,都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传扬甚广。

    曾经为了海运做出了无数牺牲,甚至最后罢官为民的人,现在却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

    厦门港鼓浪屿,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有一块修整得十分平整的大坪,地上铺着不知道从哪里采集的青石板。一栋外面看上去极为古朴,实际别有洞天的房子就那么矗立在海岛之上。

    在这块坪的不远处,零星分布着不少房子,构造基本上都跟这房子差不多,却比这房子要小很多。

    如果从高空中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周围的建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