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的吧?
人们大概就是如此,明明一开始是冲着各自所图来的,红莺是奸细为了劝降,杨业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且一介来路不明的妇人,在他眼里并不重要,不过到头来,他心里还是微微有点动荡。
“谢了。”杨业随意地拱了一下手,大步走出厢房。
他一见到来者,就立刻判断不是什么危险。因为来的人是个文官,连随从都是布衣没带兵器的。文官径直说明了来意,大周皇帝召见杨业,过来传旨。
杨业换了身圆领袍服、带上幞头,然后才随大周官员前去皇帝行辕。
皇帝住的地方在一座县一级的普通官府院子里,杨业没见到文武大臣,径直被带到了后堂。一进门,便见里面只有两个人,一个身穿紫色旧衣年轻汉子端坐在正上方,下首几案旁坐着一个老瘦的文官。
进屋的人躬身道:“禀陛下,杨将军已奉旨觐见。”
杨业走了进去,先跪又膝,然后跪伏在地拜道:“罪将杨业,叩见大周皇帝。”
“杨将军,我等你很久了。”郭绍的声音越来越近,是从座位上离席亲自走过来了。杨业虽然见面就跪了,不过表现还算不卑不亢,在他想来,自己是大汉国之臣,但国主都死了、国家也灭了,中原皇帝尊崇的地位摆在那里,跪拜也合乎礼仪……这也让郭绍十分欣慰,说话的语气就听出来。杨业就不想殉国,当然不愿意当面忤逆大周皇帝。
郭绍走到他的面前,一双大手实实在在地扶住杨业的胳膊,往上一提,力气很大!他一面说道:“快快请起。”
“罪将谢大周皇帝。”杨业沉着地应答,顺势从地上站了起来。
郭绍又赐杨业坐在那文官的对面,杨业不知那人是谁,不过也不忘抱拳道:“失敬了。”
对方回礼,一脸难以亲近的傲气,说道:“大周枢密使王朴。”
郭绍重新落座,脸上没有笑容,却十分温和,不紧不缓地说道:“我爱才,早就听说了杨无敌的大名,一直想得到杨将军,可惜你身在北汉。今日有缘见面,我甚欣慰。”
“不敢不敢。”杨业欠身道,“大周皇帝之威名、名震天下,罪将能得觐见,已深感荣幸。况罪将也是陛下的手下败将而已。”
杨业一面应对,一面注意这个早就听说过的名将和皇帝。此人给杨业的最初印象,是说话很直接简练、头脑十分清晰,见礼后的第一句话就立刻表明态度“一直想得到杨将军”,没有过多的废话。但是说得也很有意思,在他的表意之中润滑得很好,不会让人有急匆匆的感觉。
而且比杨业想象中年轻很多,孔武有力、头脑清楚,就算不知道郭绍的威名,杨业凭直觉也认为这是一个能有作为的人主。
郭绍接过话题,和气地说道:“柏谷之战(周军主力进入北汉后的第一场野战,发生在柏谷这个地方附近)杨将军用兵十分高明,从战前把握大周军的动向,到选择伏击点、成功的隐蔽性,最秒的是战机的把握。杨将军让己方在开战前占尽了天时地利,已经尽到了大军主将的最大职责。我十分钦佩!”
杨业叹道:“不过还是败了。”
“我正想说。”郭绍道,“沙场胜败,主将不一定能掌握。汉军缺了人和。只因东汉国(北汉)勾结契丹,失大义失人心;而大周,一则顺应天下一统的大势,二则是为天下百姓抵御外辱,人心向背十分清楚。杨将军身为汉家儿郎,定愿保家卫国,到大周军麾下乃弃暗投明!”
杨业若有所思地点头,仿佛在寻思大义。但除此之外,也感叹郭绍能在短短时间内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开始劝降了。
杨业皱眉道:“陛下所言大义,罪将也明了。只不过先君、国主(北汉皇帝)皆对罪将有知遇之恩,不忍弃之,这才为国主效力、与大周军为敌。”
“人为其主,我知道。”郭绍一本正经地点头,“因此我完全不会怪罪于你。只是现在东汉已不复存在,杨将军一身本事,废弃了实在可惜……”
大周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业本来就想改投门面自保……况且正如郭绍所言,人主已死,忠心已经够了。他当下便不再纠缠,干脆地跪拜在地:“若陛下不嫌弃,末将愿追随麾下,效犬马之劳。”
郭绍大为欣慰,这回却没有做出客气的样子,只是满意地点头:“杨将军请起。东汉降兵会挑选出来重新成军,我命你为汉军主帅,可愿意?”
杨业这时大为诧异,甚至有点不可思议。自己刚刚投降,马上就带自家地盘上的人马?他都忘记了回话。
郭绍笑吟吟地端详了稍许,说道:“你投我是实心,我便以信任回报你。”
!!